如今,网上“买买买”已经成为现代消费习惯。 互联网消费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例如,您是否会遇到受电子商务经营者 通过打折促销而下单,但下单后电商又单方面取消订单,它通常被称为“砍单” 。
为深入贯彻落实《电子商务法》,督促电商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继2019年开展电商“砍单”问题调查后,今年再次委托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 开展互联网消费“砍单”问题调查 。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 问卷调查 和 体验调查 两种方式。
问卷调查 自2021年4月30日启动,截至2021年5月10日结束,通过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官方微信、网站等网络渠道,共计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509份。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85.83%的受访者表示有过被电商“砍单”经历,比2019年上升了10.82%。 说明《电子商务法》实施以来,电商“砍单”问题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上升趋势。
体 验调查 共选取了40个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电商平台作为体验对象,其中包括 20个网络购物平台、8个在线票务平台、7个生鲜电商平台、3个社区团购平台和2个网络餐饮平台 。
体验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分别在40个电商平台体验注册、浏览、模拟下单,重点体验涉及订单生成与合同成立关系、商品因缺货或信息错误取消订单方面的条款内容,以及商家的告知提示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 )
体验调查发现 , 在本次体验调查的40个电商平台中,有17个电商平台涉嫌存在不公平或不合理格式条款。 其中,网络购物平台7个,生鲜电商平台6个,社区团购和在线票务平台各2个。 这些电商平台涉嫌通过制定不公平或不合理格式条款 ,为平台或商家单方面取消订单留有借口。
消费者在向电子商务经营者提交订单成功时,双方买卖合同关系已成立,那么电子商务经营者单方取消订单的行为,应视为已构成根本违约。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
方法一:向电子商务平台投诉
多数电商平台均设置有接受消费者投诉商家的机制。 在遭遇电子商务经营者“砍单”后,消费者可以通过向电子商务经营者所在的电商平台投诉,并将电子商务经营者取消订单的截图、记录等信息提供给平台客服由其介入处理。
多数电商平台在核实电子商务经营者无正当理由随意“砍单”的情况后,通常会根据平台与电子商务经营者之间的管理约定,对电子商务经营者擅自“砍单”等不诚信行为作出处罚,包括要求商家退回消费者支付的货款并给予适当赔偿等。
方法二:通过消协、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权
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未能及时、有效的处理“砍单”纠纷的,或者“砍单”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较大的,消费者是否还有其他救济途径?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规定,从消费者与经营者自行协商和解到请求消费者协会的介入、行政部门调解,最后到通过仲裁、诉讼等司法途径,消费者可以选择多种救济方式。
当然,上述救济途径没有选择的前后之分,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
此外,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注意保留订单相关信息、消费者已履行合同义务的凭据以及电子商务经营者取消订单的证据等等,以便在发生争议时,可作为日后维权的证据。
本文标签: 合同纠纷律师费多少钱 如何申请企业破产 如何税务筹划 什么是财富管理 劳动争议法律援助
全国服务热线